智慧优配
厦门信达提出要对港股上市公司正通汽车进行强制性无条件现金要约收购,由于股东大会超过半数反对,收购方案就此搁浅了。对厦门信达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厦门信达自从入主以来,正通汽车已经巨亏了150亿元。
正通汽车原本挺高大上,是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豪华车经销商,有遍布全国的4S店,在2019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百强榜中可以排到第11位,保时捷、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等都是他们经销的品牌。不过,辉煌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正通汽车亏得惨不忍睹。
根据历年财报,从2020年起,正通汽车已经连亏五年,总共亏了150亿元。2020年最惨,一年就亏了86亿元,这也是正通汽车2010年上市以来亏得最惨的一年。2022年表现稍好,但也亏了将近3亿元,去年营收208亿,仍然巨亏17亿元。
厦门信达就是在出现巨亏的第一年买下正通汽车控制权的。厦门信达是厦门国贸控股控制的上市公司,2020年10月,厦门信达花14.03亿元从原控股股东JoyCapital手中买下正通汽车29.9%股份,从此变成了厦门国企。
厦门信达当时的收购价格是1.74元,比市场价贵了61%。现在去看,当时的收购价差不多是买在了五年来的山顶。正通汽车早在2021年就跌入了“仙股”行列,今年初股价一度跌到只剩下6分钱。最近受要约收购利好刺激,股价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智慧优配,但4月24日的收盘价还是不到0.12元,市值不到4亿,只有厦门信达收购价的不到7%。
在账面上,仅收购价一项,厦门信达就已经亏得差不多剩下了零头。如果把五年来的经营亏损计算在内,厦门信达的这笔投资更是亏得跌妈都不认了。
从厦门信达收购的时机来看,当初应当是奔着抄底正通汽车去的。疫情暴击叠加因资金链断裂造成的“提车荒”,2019年的正通汽车岌岌可危,负债349亿,负债率将近70%。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厦门信达当了白衣骑士。然而,收购第一年便出现86亿元巨亏,正汽通车的水之深估计厦门信达也想不到。
如果剧情朝着厦门信达的构想发展,结局应该相当完美。厦门信达本身也卖车,收购正通汽车后,体量可以增加三倍,并且,正通汽车还持有汽车金融牌照,这是厦门信达没有的。优势互补下,随着疫情走出阴霾,豪车市场回暖,正通汽车从业务到股价都会触底反弹。
真相很残酷,厦门信达对大形势的判断还是失算了。2022年2月,因为正通汽车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及经销商汽车贷款业务,拥有汽车金融牌照的控股公司东正金融股权被拍卖,厦门信达对这宗资产的收购价值首先就打了个折。
新能源车来势这么凶猛显然也超出了厦门信达的意料,更可怕的,国产新能源豪车还不断碾压一切进口豪车。
2023年,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卷出了新高度,车企为了冲销量疯狂降价,经销商被迫“赔本赚吆喝”。行业利润不断创出新低,正通汽车的新车毛利率更是只剩下3.8%。在业界看来,“卖车的甚至还不如卖奶茶的”。
为了应对新形势,正通汽车也加挂了新能源车,2024年开出了两家新能源车售后网点,还拿下了问界、奇瑞iCAR等品牌代理权。但现实还是残酷,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依然只有10.5%,并且66%新能源4S店都在亏钱。
到2024年,正通汽车平均库存周转天数是46天,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了一倍。
不过,厦门信达显然并不就此认亏。今年1月,信达汽车斥资10亿港元,拟以0.15港元的价格增持正通汽车股票,完成后,厦门国贸系持股比例增加到75%。其实,厦门信达本来也不富裕,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总共亏了14亿。今年第一季度虽然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也仅有800万出头。收购正通汽车的前一年,厦门信达刚巨亏25亿,收购当年,净利润只有1107万元。
但很不幸,要约收购未获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就正通汽车现在的股价,对厦门信达来说,现在实施要约收购是“抄底”良机;对投资者来说,却是在忍痛“割肉”,投出反对票也属于情理之中。
智慧优配
人人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